研大医学考研官网

10年沉淀 精细化学习管理的引领者
研大医学考研官网4006600397
集训体系冲刺集训380分复试集训暑期集训
定向学校定向A类定向B类定向C类定向计划
中医考研 基础 诊断 中药 方剂 内科 针灸
全年试学春季试学暑期试学秋季试学寒假试学
网校网课权威顾问成功学员网校网课试听课堂
报名流程基地简介 预约咨询 汇款方式常见问题
假期试学清明试学五一试学端午试学十一试学
初试解析政治英语内科外科生理生化病理
复试解析骨科心内神内消化内呼吸内血液内
当前位置: 主页 > 西综 >

2017考研西综:药理知识训练(Day22)

时间:2016-04-26作者:研大医学考研 点击: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有几分苦练,天资便能发挥几分,研大医学网小编为2017考研学子整理药理知识每一日一练,希望大家天天都有新进步!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有几分苦练,天资便能发挥几分,研大医学网小编为2017考研学子整理药理知识每一日一练,希望大家天天都有新进步!
 


 

  名词解释

1. 恶性淋巴瘤

答案: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瘤细胞的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2. R-S 细胞

答案:何杰金病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体积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膜厚,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 3-4μm ,周围有一透明晕,称 R-S 细胞。这些双核或多核的 R-S 细胞是诊断 HD 的重要依据。

3. Burkitt 淋巴瘤

答案: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人,是 B 细胞型淋巴瘤。病变特点:该肿瘤常发生于颌骨、颅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一般不累及外周淋巴结和脾,也很少发生白血病,肿瘤发生于腹腔常形成巨大肿块,颌骨和眼眶的肿瘤在局部生长,造成面部畸形,肿瘤由小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恶性增生而来,镜下见在大量弥漫增生的肿瘤细胞常变性、坏死、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

4. 蕈样霉菌病

答案:是原发于皮肤的 T 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早期病局限于皮肤,以后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5. 髓外造血

答案: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

6. 类白血病反应

答案: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 50 , 000/ul 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填空题

1. 有些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大量瘤细胞主要为原粒细胞,在骨内、骨膜下或软组织中浸润,可聚集形成肿块,外观呈绿色,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绿色瘤

  简答题

1. 恶性淋巴瘤包括哪些类型?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瘤细胞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淋巴瘤两大类。

2. 什么是满天星现象

Burkitt 淋巴瘤由小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恶生增生而来,镜下见大量瘤细胞弥漫增生,细胞大小相似,胞浆少,呈嗜碱性及明显的嗜派若宁性,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形成满天星图像。

  论述题

• 试述具有诊断意义的 R-S 细胞的特点

何杰金病时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 ① 胞体大,直径约 15-34μm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② 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 ③ 核大,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④ 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 3-4μm ,周围有透明晕; ⑤ 双核的 R-S 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称镜影细胞。双核和多核的 R-S 细胞是诊断 HD 的重要依据。

• 非何杰金病多发于人体哪些部位,特点是什么?

非何杰金淋巴瘤多发生于浅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近 1/3 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如咽淋巴体,扁桃体,胃肠,皮肤。特点: ① 病变可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侵犯其他淋巴结,也可开始即为多发性。 ② 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瘤都有向其他淋巴结和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脾、肝、骨髓扩大散的倾向。 ③ 瘤组织成分单一,以一种细胞类型为主。

• 何杰金病有哪几种组织类型,各有何特点?

何杰金病根据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成分与非肿瘤细胞成分的不同比例,可将何杰金病分为 4 种组织类型。 ① 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结内大量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或形成结节状嗜酸粒,中性粒及浆细胞少,没有坏死或纤维组织增生,其间可见典型的 R-S 细胞,但数量少,可见较多数有多上小核仁的变异型 R-S 细胞,此型 HD 一般只累及一个或一组淋巴后,预后最好。 ② 混合细胞型:最多见。病变和愈后都介于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淋巴细胞削减型之间,由多种细胞成分混合而成,淋巴结结构消失,内有多数嗜酸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间常有多数典型 R-S 细胞,部分可有小坏死灶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一般不形成胶原纤维束。 ③ 淋巴细胞削减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 R-S 细胞或其变异型多形性细胞相对较多,有两种不同形态: a 、弥漫性纤维化,淋巴结内细胞少,主要由排列不规则的纤维细胞和纤细的蛋白样物质替代,其间有少数 R-S 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常有坏死灶。 B 、网织型或肉瘤型,细胞丰富,由多数未分化多形性细胞组成其间少数典型 R-S 细胞,瘤组织内常有坏死灶,预后最差。 ④ 结节硬化型:女性多见。此型特点为淋巴结瘤组织内有多数陷窝细胞和增生的纤维组织条索,可见多少不等的典型 R-S 细胞。部分可有坏死。上述组织类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可转变为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削减型,混合细胞型可转变为淋巴细胞削减型,结节硬化型一般不转变为其它类型。

• 白血病的概念、病变特点。

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和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常侵入周围血液,使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数量和质的改变,血液白细胞数量常明显增多,但有时亦可正常甚至减少,白血病细胞常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常导致贫血和出血。

•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 50000/μl 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可通过以下特点鉴别: ①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去除后,血像可恢复正常。 ② 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③ 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毒性改变,胞浆内有毒性颗粒,空泡等 ④ 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糖原明显增高而粒细胞白血病时,两者均显著降低。 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见 ph1 染色体,类白血病反应则无。

考研是一场攻坚战,任重而道远!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终得善果。让我们“医”心“医”意上战场!

更多医学考研资讯请关注研大医学网!

------分隔线----------------------------